彌勒佛,也稱彌勒尊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勒佛在民間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紀)時期,甘肅炳靈寺石窟已有彌勒佛像的繪制。早期的彌勒佛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繪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薩和佛兩大類。而石雕彌勒佛就是用石頭雕刻而成的彌勒佛像。
石雕彌勒佛圖片多種多樣,有立姿、雙枷跌坐、半枷跌坐、交腳和倚坐等。彌勒佛石雕在中土以交腳像和倚坐像為主,廣布于石窟、摩崖完像、單石像和金銅像中,年代從北涼、北魏、延續至唐及其以后,是流傳時間較久的佛教尊像之一。
現如今,石雕彌勒佛圖片從佛教神譜中獨立出來,已經成為人們建立雕像,單獨膜拜的對象,這一方面是由于彌勒信仰對人們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雕塑藝術的發展使得創立更多藝術化的形象成為可能,如具有獨特意義與交腳彌勒佛雕像。從國內眾多佛教地的彌勒菩薩造像來看,如敦煌與云岡石窟,其所流行的石雕彌勒佛像圖片大多為交腳造像,主要體現的是彌勒下生的佛教觀念,其主要特征為交腳坐姿,獅子座椅、仰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