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后土”、“土正”、“杜神”、“土伯”等,其廟宇則稱為“土地廟”、“伯公廟”、“福德正神廟”等,是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神靈之一。農歷“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誕日,也稱祭社、暖壽、做眾、做牙、社日等。我國南方”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普遍奉祀土地神。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燒紙寶炮竹,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并隨著華人的遷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土地公很仁慈, 笑容滿面,平時樂善好施。在中國算是家喻戶曉的一位神明,也被尊稱為福德正神。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后,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
土地公、土地婆是商人崇拜的財神,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土地婆稱為‘做迓’(或做牙)。農歷二月初二日叫做‘頭迓’,俗稱龍抬頭好運來,拜天地合家歡。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為了答謝員工一年的辛苦,請吃‘尾牙’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