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雕刻中,淺浮雕常常與圓雕相結合。如漢代霍去病墓前氣魄深沉雄大的石雕—《馬踏匈奴》、《臥馬》、《石雕貔貅》。
工匠們按照天然石塊的形狀和所要雕刻的形象特征,靈活運用圓雕、浮雕和線刻的手法,使一些很難處理的細部處理得虛實分明,形象自然,并且保留了石雕的團塊感。造型質樸,大氣雄渾有力,其藝術風格影響了一代代藝術家。
高浮雕接近圓雕。例如法國著名的裝飾凱旋門的建筑浮雕壁畫呂德的《馬賽曲》,藝術家將高浮雕當成圓雕來處理,人物互相交錯遮掩,給人以高低起伏和多層次的藝術感受。
淺浮雕基本上接近繪畫—不是以真實的空間造成空間效果,而是利用透視、錯覺等造成較抽象的空間效果。例如雕塑家曼祖的浮雕作品。
麥積山浮雕,也稱“薄肉雕”,它發展和充實了淺(薄)浮雕藝術,它把繪畫和浮雕有機的結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淺(薄)浮雕表現方式。具體來說,它把飛天人物頭部,手部,腳部均采用薄浮雕的表現方法,而其它軀干衣紋部分采用巖彩繪畫來表現。視覺效果非常獨特。埃及浮雕在史前時代結束之前鮮明風格已經確立成形了。在淺浮雕精細琢式的傳統中,人像微微從他們的背景中浮出的作法,從第六朝代一直持續至中王國時期。在古王國晚期,淺浮雕結合了其他的技法,例如陰刻法,凹凸形的對比,產生一種很完美且平衡的圖形。
吉祥浮雕裝飾和室內外浮雕墻藝術設計制作 高浮雕與淺浮雕兩種形式常?;ハ嘟Y合對應。例如云崗石窟中的釋迎坐佛,主體近似圓雕,而背面墻上的飛天、云紋均采用低浮雕手法處理。
埃及浮雕中王國時期,深浮雕的制作開始流行,它和淺浮雕不同,并不是把背景部分刻去,讓人像能夠因此浮出壁表。相反地,深浮雕的設計,是要雕進去平滑的石頭表面。在埃及強烈的陽光下,凸起的淺浮雕文化墻形象十分鮮明。
《地獄之門》是羅丹畢生的代表大作。他通過高,淺浮雕的結合表現了一個宏大的場面。據說他臨死前,仍繼續從事這件工作。他死后,其作品被人鑄造成青銅。據說翡冷翠洗禮堂那扇吉伯爾蒂作的《天國之門》為其靈感的一大來源。
由吉柏爾蒂所作的《冷翠洗禮堂門扉的天國之門》,巧妙地運用遠近法,即在浮雕中采用高、中、低、超薄等幾個層次塑造手法,以及在構圖上采用焦點透視原理,從而產生了繪畫上的空間效果。